五四精神 薪火相传
儿科 徐策
时逢五四运动一百零一周年,观看了电影《我的1919》,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年代中国的苦难和屈辱,感受到一百年前不论我们如何声嘶力竭地呐喊,无论多么有理有据,面对列强欺凌都丝毫没有招架之力,无数的爱国志士走上街头去呐喊,去发出自己内心的呼声。
年轮易老精神不灭,精神的火炬薪火相传,传承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手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学着前辈的样子,用理想和担当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0的新年伊始,新冠病毒突如其来,肆虐华夏,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医务人员都直面考验,我们深知这是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必须取得胜利的战役。我们放弃了休假,全身心地投入在这场战争中,大街上车水马龙的景象不复存在,冷冷清清的街道,寥寥无几的人群,与之鲜明对比的就是医院比肩叠踵的患者,我们每个人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去迎接每一分钟的工作,众志成城,奋力攻坚。
在疫情的初期,儿科病人激增,病房中、楼道里全都是小病号。加班,是司空见惯的,除了每天的治疗,还有加大力度的消毒,更要安抚好患儿家属的情绪,有一天一个大姨问我说:“闺女,你们不怕吗?”我想了想笑着回答她:“大姨,我们郭主任说了,人活多大岁数,吃多少饭,天注定,甭想那么多,尽人事听天命。”大姨冲我笑了笑,说:“闺女,你是真开朗啊。”
每天凭借出入证从小区出来,门卫大爷看我的眼神,带着疑惑和嫌弃,终于在有一次查出入证的时候,大爷问:“疫情这么厉害,你天天出去,接触湖北外来人员了吗?”我觉得他可能是误会了,我笑着说:“大爷,我倒是想接触,我们院长没给我机会。”大爷顿了顿,他说:“妮,你在医院上班啊,现在这么危险,注意安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身上仿佛有光,去温暖和照亮别人。
后来儿科病人逐渐减少,我们科室转换模式,变成了姐妹科室的后勤保障,需要器械,能用的,姐妹科室需要的我们都给了;隔离病房需要人手,儿科积极响应,派出护士张静茹,后来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还是坚守了她的岗位,再后来儿科护士崔蕾去替换他;衡湖宾馆隔离点需要人手,儿科副护士长马世荣前去,厚厚的隔离衣,捂出了她一身的红疹,她现在还在忍着坚持着。姐妹科室需要帮忙,儿科护士出去了4个,仅剩下护士长和倒班人员。我觉得我们并不仅仅是同事,更多的是亲人,一方需要八方支援。
在湖北疫情最艰难的时候,李院长、吴主任在护理群中问:疫情需要今晚去武汉,有主动报名的尽快和她们联系。这句话像一个召集令一样,一句句的我报名,一句一句的我行、我去,像极了五四运动爱国志士发出的呐喊,在报完名以后,我们私下聊天说:报名了也就踏实了要不然总感觉如鲠在喉,也觉得对得起身上的这身白衣了,我猜这可能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吧,也是我们的爱国之情。
感恩每一个援鄂英雄,是你们用自己的身躯去抵挡洪水猛兽一样的新冠病毒,宏亮哥、陈晶姐他们走的时候,我哭得泪流满面,我打开他们聊天页面却不知说什么,我只能木讷的打出了:哥啊,一路平安,早日平安归来;姐,保护好自己,早日平安归来。我默默地期盼:武汉啊请你务必把我的亲人平安地还回来。我还是由衷地想对他们说一句,谢谢!这两个字不足以去表达我们内心之情,但是千言万语心中激荡,但也只能用这两个字表达,感谢您,援鄂英雄。
也感谢每一个疫情期间逆行的人,谢谢你们的付出,也谢谢我们的付出。我妈说:“总感觉你们像小孩,怎么觉得一个疫情,你们一夜就长大了?”
其实哪里有什么一夜长大,是见证了众志成城以爱报爱的爱国之情,举起了前任传递的那一盏星火罢了;其实哪有什么一夜长大,还不是肩上挑着不成功便成仁的重担,破釜沉舟的勇气,他是种子积蓄的力量,去顶破泥土的希望,方成了星河流淌,人间理想。
奋斗青春,不负芳华
儿保科 崔友健
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五四青年节。在这和谐静谧的景象背后,是因为有一批批奋不顾身,不辱使命的白衣战士为我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才换来了现在的安宁。
2020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在本该举国欢庆的时候,我们还没来得及和家人好好团聚,有的甚至是刚刚踏上回家的路,就被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彻底毁灭。疫情就是命令,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替代了往年铺天盖地的新年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院里,病床前是坚守,是医务人员坚韧不屈的毅力,是战胜病魔的信
心。这场疫情来势汹汹,传染性极强,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我们如同在茫茫黑夜中作战,看不见敌人,看不见眼前的路,一片茫然。
在当前的医患关系如履薄冰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没有一点犹豫,没有一丝抱怨,没有一毫退缩,因为我们身着白色的盔甲,我们如斗士一样战斗,我们寸土不让,我们分秒必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既然选择了医疗事业就意味着奉献和战斗。我们在抗击疫情这场战役中,虽没能战斗在临床一线,没有那些闪耀的光环,但我们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在这场战役中发挥着 同样重要的作用,按照原来计划我今年春节回河南老家过年,当时开了一夜的汽车于凌晨两点刚进家门,早上不到八点就接到了科室的电话,电话就是命令,我立即于大年初一上午返回衡水,科室的战斗不能少了我,我们承担了火车站,高铁站预检排查任务。为确保衡水人民的安全,防止疫情扩散,我们必须在祖国、医院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在最前面,那些日子,每日被白色恐怖的气氛笼罩着。
从来没有穿过防护服的我们,穿上了厚重又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上了护目镜和口罩,护目镜和口罩在我们脸上刻下道道勒痕,脱下手套看到我们皱皱巴巴的双手。每个班六个小时,因为不方便去卫生间,所以我们不敢喝水,不能吃饭。站在风口的我们任由凛冽的寒风像刀割一样打在我们的身体上,我们不能躲,因为我深深的知道,每一次我们的认真检查都是为了我们身后的家人,和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要站好防控疫情的这班岗。我的孩子才两岁,也是怕把病毒传给家人,所以我从去车站值班开始,我就自行单独居住隔离。初为人父的我,没有离开过孩子一天,我的爱人也是医务工作者,工作也是非常紧张繁忙。我离开家以后不能照顾家,也不能照顾孩子时时刻刻不在牵挂着她们。经常在跟孩子的视频中看到孩子哭着喊着要爸爸。有一次太想孩子了,就让孩子妈妈把孩子抱到窗边,看孩子一眼,听到孩子一声声的叫着爸爸,不禁红了眼眶,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多么想冲过去亲亲她抱抱她,但是我不能。因为在最初的那些日子,我们对这个病毒还处于逐渐了解和破解当中,面对日益增加的数字不得不多加注意,就这样我自己在外面住了一个多月。我必须舍小家为大家,做好自己的防护,也是为了大家。我知道孩子妈妈和孩子都会理解我,也都会为我而骄傲。
在疫情期间,我们也不能间断为患者上课。由于孩子们不能来到医院,楚主任组织我们康复师和老师们有序的为我们的患者开展了线上课程。我们在不去车站的时候会给不同类型的病人分组讲解一些他们需要的训练方法,一些常见的训练误区,疫情期间的防控,以及如何在疫情期间增加孩子的抵抗力。家长们也经常会跟我们在视频上沟通,线上教学反响超乎寻常的好。也真正做到了在疫情期间,防疫,线上课程两不误。
我很荣幸能处在儿保科这个团结的集体中。团结的力量是团队的灵魂,是成功之源。我们的主任以身作则,把我们凝聚在一起,
我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为病人的服务中,得到病人和家属的配合和理解,每当一位患儿在我们手里有一丝进步,有
站起来的希望。每当一位患儿能开口喊"爸爸"“妈妈”,此时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那种成就感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为此,我幸福着,我满足着,因为我的每一份努力都值得我骄傲,我的每一份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我爱我院,我爱我岗。爱它的无私奉献,爱它的团结和睦,爱它的朝气蓬勃,爱它的积极进取。在如此的发展下,在如此和谐的氛围中,我愿付出我的微薄之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科室、为医院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