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从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此后,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过渡。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 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一、 精神调养
传统中医学认为秋季内应于肺,安神宁志为秋令养生第一要义。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绪。《黄帝内经》指出"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说明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黄帝内经》提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
此外,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因而,应须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则易消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凉感冒。老人和儿童,尤应注意。
三、饮食调养
传统中医认为酸味主收敛补肺,辛味主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另外,秋季天气干燥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
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于健康。
四、运动调养
秋季,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气功等等。
五、防病保健
秋季是肠炎、痢疾、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当然,也可以选用中药预防,如板蓝根、马齿苋等煎剂,对肠炎、痢疾的流行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为防治"乙脑"则应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秋季总的气候特点是干燥,故常称之为"秋燥"。 预防秋燥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外,还应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